您现在的位置: 首页>>德育频道>>德育研讨>>文章内容
感谢有你
发布时间:2016-05-25   点击:   来源:本站原创   作者:

上周五,带领六(3)班的孩子一起上了一节《难忘成长,感谢有你》的班队课与孝文化结合的校本研究课。活动中主持人很成熟,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。其他孩子的参与度也比较高,活动的形式也灵活多样,如游戏、小组抢答、诗朗诵等,符合班队活动的趣味性和综艺性的特点,但是少了一些孝文化的教育意义,尽管整个过程也是一种文化意识的培养,但总觉得不够深入与深刻,有种飘浮于空中的感觉。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的培养和孝文化的传播,在课题组成员和吴科长的指导下,我有了一些更为清晰的指导方法的习得。

一、课堂生成资源的运用怎样才能最大效果化?

1、本节课上的生成性内容较多,所以不太适合让学生来主持,毕竟小学生的应变能力要求达不到,因此第一种提高效果的方法,尽量上课老师自己来主持,过程可以更生动有效。

2、课堂上的目标定位太大,感谢有你,除了父母、自己、老师、同学等等,这样使得我们的德育目标很难一一落实,只是点到为止,太空洞。可以结合毕业之际,把目标定在学校的范围内,感谢我们的老师、同学等,以学校为中心,这样小范围的交流,效果可能好些。

3、课前教师给每个孩子写了一封信,信的内容也是根据不同孩子,给与了不同的交流,如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。可以将课堂内容,围绕信件展开,宣读老师与本班所有孩子的一封大信件,然后孩子交流自己受到的信件感受,再写给老师或同学的感谢信。在这个大环境中,感知师生情、同学情。此时,也要配上适当的音乐或者教师的有感情地情感基调的渲染,营造更为真实的内心深处的交流,达到教育意义最大化。

二、课堂上教师引领怎样才能灵敏多变?

私底下一直觉得自己文化底蕴不够,所以无法做到像语文老师那样声情并茂地上好这种育人的课程,有些不自信、有些退缩,导致我在课堂上的回应效果不佳,许多可以较好进行德育交流的资源浪费了。听了大家的分析与建议后,我尝试着在今后改变自我,寻求发展。

1、我们的课程的最大的目标是服务与孩子心灵的需求,因此多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是必须要进修的地方。可能不仅仅是看书写心得,主要是要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实践,在实践的过程中,再总结适合自己的理论,并能记忆与传递,这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。

2、每次课后,总觉得对于孝文化的一些名言故事等等,自己了解的也不多,很多话是不会用有意义地语言来表达,也错失了教育的最佳时机。

3、班主任方面的理论知识不够,导致课堂的敏感度不够。例如,课中孩子说到老师不在的场景,吵闹是一种快乐!我就没有很好的引领与反思。其实可以这样追问:老师不在,我们应该怎么做?孩子们一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与做法,引领他们努力做到老师在与不在,都要做到自律。

孝文化课堂追求的不仅仅是最佳的效果,最主要的是孩子们学到了什么,对于他们今后的人生有怎样的指导。一次次地试验,一次次地总结与反思,我觉得无论是孩子还是自己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。感谢有你,感谢一路相伴的孩子,感谢聆听课堂的老师们,感谢给与指导和意见的同仁们!

 

 

附件:
    关闭窗口
    打印文档
    网站公告 | 网站管理 | 日访问量统计| 总访问量统计
    主办单位:常州市新北区孝都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-2
    地址: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魏村沿江西路65号 电话:0519-85472057 85719820
    技术支持: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